聳動的標題寫著「血汗醫院,護理師出走了。」
身型嬌小顯些柔弱的護理師,右手吊著點滴,穿梭在病房長廊,讓人看了都會不捨及多份憐惜。媒體爭相報導及關注,就像是激起了護理師內在的靈魂一般,產生了共鳴。全台沒有一家醫院沒陷入護理人力短缺的窘境。在臨床20多年第一次感受到護理正在為自己的職業進行反撲,全台醫院沒有一家不陷入護理人力短缺的窘境,更像是一個有聲的抗議並捍衛著護理應該得到的愛與尊重。媒體的關注進而揭開護理執業的面紗,深陷於這風暴中,唯一能做的就是正面處理危機化為轉機。
身型嬌小顯些柔弱的護理師,右手吊著點滴,穿梭在病房長廊,讓人看了都會不捨及多份憐惜。媒體爭相報導及關注,就像是激起了護理師內在的靈魂一般,產生了共鳴。全台沒有一家醫院沒陷入護理人力短缺的窘境。在臨床20多年第一次感受到護理正在為自己的職業進行反撲,全台醫院沒有一家不陷入護理人力短缺的窘境,更像是一個有聲的抗議並捍衛著護理應該得到的愛與尊重。媒體的關注進而揭開護理執業的面紗,深陷於這風暴中,唯一能做的就是正面處理危機化為轉機。
細究護理短缺原因
從護理學校訓練學生到畢業生的執登人數
(一)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呈現了解護理科畢業生1997年到2015年超過1萬6人以上,據全聯會台閩地區護理人員統計資料統計顯示:領照人數:270,226人,執業登記者有157,940人,執業率:58.4%,(如扣除65歲以上領照11,299人,則執業率:61.0%)。資料從103年到105年執業率都僅有60%左右。從資料評估來說,護理的培育人數不少但在臨床實務的執登僅有六成。明顯的落差也突顯出四成的護理師不願意投入職場或於職場中出走。
留任年資偏低
(二)台灣的護理師留任年資比率偏低,盧美秀老師的研究提出在亞洲地區,台灣僅有六到七年暫居多的比率,相較於丹麥加拿大香港等國家,多為二十年以上有些則達三十五年,與本國相似的日本原在2007年平均為九年,政策介入了護理照護病人比及提升對護理師尊重等措施,服務年資也延長到十五年。
從上述資料看起來,培育護理師的人才並不是個問題癥結點,而是在於護理師投入在執業環境雖有六成的比率但對於留任期不長,因此,也造成了人力不足的循環問題。對於重新檢視及改善護理師的職業環境中的結構問題,應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。造成影響留任因素裡,以照護病人比、醫療團隊、病人及家屬的態度為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當全台籠罩著護理師出走潮時,位處在後山的東部,短缺情形更為嚴重。留下的護理師處於愁雲慘霧中,大家試圖能力挽狂瀾一般努力,共同積極面對及挽救頹勢。
護理職場大改造 你我一起來
護理照護病人比例政策/護病比
護病比(Nurse-Patient rations)是指醫院中的護理人員和照顧病人的比例,平均每個護理人員照護病人的數量。計算全日平均護病比的方式為:醫院床位數X站床率X3÷每日三班護理人員上班的總人數。目前在台灣已開始努力將各等級醫院護病比納入評鑑制度,以協助進行護理師工作結構的調整。目前在台灣,全日照護比醫學中心比例為1:9、區域醫院為1:12。從醫院的經營角度而言,護病比的規範增加了人事成本的經營壓力,反之,以護理師觀點來說,從照護結構上改變才會是真正改善護理環境的決心,讓護理師的時間真正還給病人,適當的護病比才能有足夠的照護品質。歐美提出最佳護病比為1:6。對護理師來說是個心動且夢想。
醫護團隊專業分責/重視護理
醫療工作中首要為團隊之間的合作,在就有父權制度的影響下,仍存在於對於女性護理師的偏見及不尊重。台灣近年來雖然有提升女性地位,但相較於醫療照護體系中,仍以醫療為主體強化其權利,忽略了護理師扮演病人照護中持續性的要角。對於忽視護理師的專業性也常會在電視媒體劇情中,不論是麻醉風暴、醫龍、白色巨塔等等,都會看見的描述著醫療的神聖及偉大的治療過程的功勞,或許是觀眾來引導戲劇撰寫的來源。護理師總是默默完成亮麗醫療背後辛勞的工作。職場上也還有對於護理師頤指氣使般的使喚,或有謾罵行為發生。護理師必不是要爭取站在舞台前獲得掌聲,而是需要多一份愛及尊重給護理師。
病人及家屬的二要:要關愛 要尊重
許多民眾對於護理師的訓練常有誤解「護理師不就是打針、發藥、換點滴、換尿布、頂多再加上翻身等。需要太多專業學習。」常於住院過程中,護理師提供的照護行為等,認為是理所當然。基於這樣的想法之下,自然而然就會有不尊重的言行及態度形於外。呼籲病人及家屬,每位護理師的培養都經過專業訓練及養成不易,所負擔的角色。也常常會是病人的教師、協調者、諮詢者、觀察者、計畫者等。這些角色都巧妙地運用於病人住院過程。透過病人及家屬多一份關愛及尊重。病人及家屬的三不:不謾罵、不隨意錄影、不動手
在護理師出走潮,全台籠罩於沒有病床可以使用,民眾的醫療需求感受到威脅時,好奇地病人及家屬心裏如何看待這樣的事實狀態,就像是隔岸觀火一般沒有自己的事情,還是擔心未來自己的醫療需求要如何處理?這問題很簡單,每個人都會生病且都需要醫療,所以在護理師的職場環中,不應該只是當事人(護理師)在心慌沒人,應該把所有「有需求」的人一起面對解決。護病關係緊張存在於不信任及輕看護理師的職責,大部分的病人及家屬都是支持護理師能留任的原因,總是有少數病人或家屬「我認識某某立委、議員、還有更厲害的就是某水果記者」這種現象產生,確實讓護理師會看不見未來!為了維護病人及家屬自身權益,數位手機的方便間接造成了關係緊張的另一個要素,在執行護理過程中例如:靜脈注射,「你好好打!我跟你說!我現在會全程錄影看你怎麼打的」「你好好解釋為什麼我爸爸會變成這樣,我錄影起來避免你以後不認帳」。急診近年來的暴力新聞也不是第一件了,打碎了多少護理師的服務的熱忱。留著護理師希望少數的病人或家屬們需要你做到不謾罵、不隨意錄影、不動手。好的護病關係用你親身經歷來對待就足夠了。
護理師出走的風暴,我經歷其中並感同身受,危機中看見護理師的一線生機
留住護理師沒有你不行。除了在醫院內部積極改善護理照護環境的結構因素之外,病人家屬的二要三不更是在醫療環境中的軟實力,護理師值得更好的對待,讓護理師願意持守在工作崗位上,有從心出發的力量及動能。
留言
張貼留言